代找资料 联系方式

学校应有效管理孩子使用手机

孩子们的手机应该能够按住并放下。随着中国中小学迎来新学期,许多地方的家长和学生收到学校的提醒:原则上,学生不得携带个人手机进入校园。如有实际需要,必须经家长批准并书面申请,但不得带入教室。

近年来,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携带个人手机进入校园。随后,各地教委部署落实”通知”,如在中小学建立学生手机设施设备统一集中保管,,教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使用手机完成作业。

进入新学期,纠缠多年的家校“手机大战”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那么,通知发布后,学校如何有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

管理手机,每个都有自己的窍门

2月22日是上海市中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进入上海沙田学校后,学生们发现教室内外都有“维修机场”和“停机坪”存放手机。前者需要将手机静音并放入袋子中;后者需要关掉手机,把它放进盒子里。

新学期开学前,沙田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关于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的建议》,建议学生进入学校后关掉手机,交给班管,放入指定的“维修机场”或“停机坪”,然后放学后通过管理员把它们拿回来。其中,小学部设立了“维修机场”,中学部根据年级修建了“停机坪”。

该校今年寒假期间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拥有44.2%的手机;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与家长联系,占35%,学习需求占37.86%。对于学校加强手机管理,85.71%的学生和家长表示同意。8(3)班学生范文瑞说:“有意识的孩子不会在学校里偷偷玩手机。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远,手机是一种扫描密码、骑马或联系紧急情况的工具。”一些学生和家长提出,手机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关键是如何准确、谨慎地管理手机。

新学期伊始,全国中小学加强了手机管理。这源于教育部办公厅2月初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携带个人手机进入校园。如有需要,必须经家长批准并书面申请。进入学校后,手机由学校保管,不得带入教室。

对于如何解决手机禁播后的通信需求,《通知》作出安排: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存储设备,解决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通信需求。

随后,各地教委对落实《通知》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中小学对学生的手机设施设备实行统一集中保管;;江西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和职工的管理责任;陕西禁止学生携带个人手机进入教室。

如何管理手机,学校有自己的窍门

手机入学的“立法”。如今,中国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Fu Song正忙于修订学校的手机管理条例。2015年初,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事务中心在调查和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东校区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规定了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禁止行为和申请程序,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明确处罚。例如,如果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他们需要填写一份申请表,由家长签字,由班主任批准,并由年级组存档。傅松表示,学校将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再次听取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智能手表等智能电子产品纳入管理规定的修订。

帮助学生管理他们的手机。山东、上海等地的许多学校都设立了手机保险箱。在广州,小学只允许学生携带电话和手表上学,并锁定使用期限;这所中学实行全日制,学生不得携带手机进入学校。住宿学生如需携带手机,需提前向学校申请备案。进入学校后,手机统一交给老师保管,并在离开学校前归还给学生。

许多学校还与家长就学生通过家庭-学校合作教育在校外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达成一致。江苏省南京市的宋女士有一个孩子正在读二年级。最近,学校要求家长管理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频率,这让她有些困惑:“现在我有信心告诉孩子,但如何解决孩子的在线学习?假期呢?”

既要控制,又要规范管理

手机应该进入校园还是被禁止?事实上,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已经讨论很久了。

赞成在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的人认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许多问题。中国青年宫协会新闻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容易沉迷于手机,影响视力,耽误学习,尤其是滋生亲子矛盾。其次,它容易受到暴力、色情和其他负面信息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三是容易发生网络欺凌、欺诈等行为,甚至引发一些恶性事件。

手机成瘾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美国一所大学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无媒体”体验实验。参与该项目的大多数学生表示,丢失手机让他们“难以入眠”,许多学生甚至没有完成整个项目。目前,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明确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或教室。一些规定学生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使用手机,而芬兰禁止向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出售手机。

那些对校园手机禁令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如果手机被禁止,家长和孩子们如何沟通?当前在线布局和提交批改作业很常见。孩子们没有手机怎么办?一位家长说,学校老师要求家长下载一些家庭作业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上为孩子分配在线家庭作业,并要求家长监督完成情况。“有些应用需要充电才能查看答案分数或排名。原因是什么?”

通知规定,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使用手机完成作业。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朱兆辉认为,虽然手机布置作业很方便,但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忽视了不同年龄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和网上作业的完成效率,这不仅增加了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而且容易加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一些人怀疑学校能否规范手机的管理。五名中学生将手机扔进桶中,当着数千名师生的面将其销毁,一名中学高二学生辍学,在课堂上玩手机(后来处罚被收回),一所中学公开砸了他的手机。一些学校手机管理措施不当的消息引起了公众舆论的热烈关注。

通知提出,学校应通过班会、心理咨询、校规校纪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锋告诉记者,学校等有关部门在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时,要避免懒惰政治,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引导责任,做好与家长的联动管理,而不仅仅是物理隔离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纯禁止使用手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正确的引导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使学生科学合理地对待和使用手机,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中小学生手机成瘾问题,需要改进单调僵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尽快建立各种考核评价标准。

楚兆辉说,只有教育评价标准多样化,中小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而不是单纯依靠手机获取外部信息,,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自主性和“服务于事物而不是被事物所服务”。

通知强调了家庭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性。学校应告知家长手机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确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责任,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合作教育的合力。

田锋说,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家庭和其他社会机构不应承担更多责任。当然,家庭也应该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照顾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正确使用手机。”

为了做好家校合作教育,教育部指导编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庭卷和学校卷)于去年12月初发布。首次增加了提高儿童媒介素养的内容。

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张海波认为家长和学校应该提高媒体素养。一方面,学校在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时,要对城乡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儿童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开展丰富的活动,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减压渠道;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同时,学校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指导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更多地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不当使用做出具体的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自己要做好示范,不要沉迷于手机;;多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促进自律;做好总体规划,在给予孩子手机使用权的同时,约定手机的使用期限。

“有句格言说,越自律,越自由。手机本身不是问题。如何使用手机是问题。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提高他们的媒体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当他们再次面对手机时,他们可以‘放下它’张海波说。

学校应有效管理孩子使用手机

0
分享到:

评论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